2025/2026年度
評估政策
評估政策
【一】目的:
評估是課程、學與教及評估循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校透過評估搜集學生學習成果,審視學生表現,提供適時和優質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程,調整學習策略,改善或延展學習,達至「評估求進」。
學校亦積極提升各持份者的評估素養,促進「評估求進」的共識和認知,並從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角度出發,加強相互協作,善用評估提升學與教的效能,簡述如下:
讓學生:
1. 了解學習目標及個人的學習進展情況。
2. 了解個人在學習上的強項和弱項,培養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以追求卓越為目標。
3. 找出個人的學習需要和改善方法,逐步做到自主學習。
讓教師和學校:
1. 診斷學生在學習上的強項和弱項。
2. 向學生提供有效回饋和具體建議,讓他們知道如何改善學習。
3. 檢視及修訂學習目標、期望、課程設計及內容、教學策略及活動等,以配合學生 的需要和能力,提高學與教的成效。
讓家長:
1. 了解子女在學習上的強項和弱項,鼓勵子女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參與評估。
2. 考慮如何透過學校合作,改善子女的學習。
3. 對子女有合理的期望。
【二】 評估類型:
每年學期初,學校會透過eClass 發出六級的評估通告,讓學生及家長了解該年度各級的評估準備及細項。
1. 進展性評估:
所有科目均會適時進行多元化進展性評估,包括定期的紙筆評估、電子評估、課 堂課業、家課、作業、工作紙、默書、實作及專題研習等。主要用於收集學生學習的顯證,分析學生的學習,回饋教學。
2. 總結性評估:
中、英、數、人文、科學、音、視藝(只限報分試及畢業試)、體、普、ICT 會進行總結性評估。主要用途是讓家長、學生、教師及學校能判別學生在整個或某個階段及某部分課程中所達到的能力,幫助教師及學生檢討、反思,了解學與教的成效,調節之後的教與學策略。
本校學生亦同時參與教育局不同階段的總結性評估,如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及六年級的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AT)。
【三】評估頻次:
1. 全年度分三個學期,每個學期一次總結性評估,而所有科目均會進行評估。
2.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逐步適應小學的紙筆評估模式,學校的措施如下: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 分章五 評估求進
-考一:不進行考試
-考二:監考老師解釋大題目及例題,逐題讀,學生完成那部分後才解下一部分。成績表上只列出等級
-考三:監考老師解釋大題目及例題,每部分讀,學生完成那部分後才解下一部分。成績表上列出分數
【四】評估回饋與跟進:
考試完結後5天為跟進日,讓科任教師與學生核對考試卷,學生會利用自設的目標分數及是次考試的表現作出檢討及分析,讓學生進一步自我完善。
【五】調適安排:
本校按學生的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考試安排,基本原則如下:
1. 根據「學生支援組」訂定的支援學生名單,及由教育心理學家建議的評估調適措施, 調配校內資源以落實有關支援安排,例如:抽離考試、加時作答、讀卷及放大試卷。
2. 在落實有關安排前,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會邀請教育心理學家、學生家長、校內專 業人士、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召開會議,並參考各方面的意見,例如:專業人士的意見、評估報告、醫生證明書等,以決定學生所需的評估調適。
3. 獲支援的學生,其成績表上不會作特別顯示,因為他們的評核目標與正常試卷的評估 目標基本上相同。
【六】獎勵:
為獎勵學生勤勉學業,本校設有以下獎項,以表揚學生在不同範疇的卓越表現。
| 獎項 | 名額 | 頒發次數 | 獎勵方式 |
| 1.學業成績獎 | 每班首3名 | 每學期一次 | 獎狀及書券 |
| 2.學科成績獎 (中、英、數、人文、科學) |
每級首3名 | 每學期一次 | 獎狀 |
| 3.全年優秀學業 成績獎(全科合計) |
每級首6名 | 每年一次 | 獎狀及獎學金 |
| 4.全年學科成績 優異獎(中、英、數) |
每級首3名 (每科) |
每年一次 | 獎學金 |
| 5.全學年TOP 10 | 每級10名 | 每年一次 | 獎杯 |
| 6.學業進步獎 (中、英、數) |
不限 (比上一次考試分數進步多於0分) |
每學期一次 | 獎狀 |
| 7.飛躍進步大獎 (中、英、數) |
每級每科首5名 (全級按比率進步最大的) |
每學期一次 | 獎狀 |
【七】參考文件: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 分章五 評估求進